(相关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余红艳 李红艳 赵子琪 记者吴楠)承时代科技发展,启中华文明千年漫漫星河。“首届全球国际中文教育三维超媒体课件制作工作坊暨创新大赛”经过两个多月的主题讲座、微信线上密集指导,取得圆满成功。截止8月31日,正式报名人数221人,共组成107支队伍参赛,其中有5支国际参赛队伍,队员分别来自吉尔吉斯斯坦、赤道几内亚、泰国、伊朗、印度尼西亚、土库曼斯坦等。
本次大赛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作为指导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主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绍兴市名城办协办。
6月22日,项目组启动工作坊系列讲座。江苏大学文学院院长、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任晓霏教授为本次大赛的顺利开展致贺词。随后,任晓霏做了“数字人文与国际中文教育”主题报告。报告从时代背景、探索实践和愿景展望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报道了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依托国家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建设的“互联网+江南文化传承与传播实验中心”,在国际中文教育信息化、数字化领域做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并希望通过本次大赛有效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数字化建设水平。
任晓霏做了“数字人文与国际中文教育”主题报告(江苏大学文学院提供)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副教授徐慈华做“知识可视化与国际中文教育”主题报告,展示了空间与图像结合的记忆之术,并通过三维超媒体平台让同学直观体验了记忆宫殿场景,感受空间与认知的关系。从古至今,人脑一直都具备很强的空间认知与识别图像的能力,而知识可视化就是通过图像结构化来提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记忆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结合信息化的工具与方法,大大降低学习认知负担。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副教授徐慈华的“知识可视化与国际中文教育”主题报告(江苏大学文学院提供)
杭州亿间科技有限公司徐浩楠、孙嘉铖的“三维超媒体知识空间的建构技巧”主题报告,以“拱宸桥”、“西津渡”三维超媒体课件为例,详细分享了建设课件的思路规划以及操作步骤。
杭州亿间科技有限公司徐浩楠、孙嘉铖的“三维超媒体知识空间的建构技巧”主题报告(江苏大学文学院提供)
参加线上培训学习的人员达到369人。大赛组织方借助微信工作群“国际中文赛事官方交流群”对参赛人员开展密集的平台和技术指导,包括亿间教室与全景相机的使用、三维超媒体空间搭建、全景地图中的背景设计、知识管理工具如飞书等的应用、音频生成(弹出框)技术等等,截止8月31日,微信群交互信息近200条。
按照大赛计划,参赛作品将于9月30日前提交大赛组委会;10月底将公布评审结果,并基于大赛优秀作品创建“中文学习数字博物馆”。组委会邀请学界著名专家崔希亮教授和贾益民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杜修平、金晓艳、骆琳、马晓乐、邵宜、吴应辉、武和平、叶军、任晓霏、张新生、赵杨、裴雨来等海内外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担任评审专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