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生香,睢宁味道。
《拾味睢宁》
(相关资料图)
每周六,我们与同样热爱美食、
热爱生活的您一道,
穿梭于睢宁的大街小巷,
拾得珍贵的味道宝藏,品味小城里的人间烟火。
睢宁人对于香肠的热爱不亚于东北人对猪肉炖粉条的热情。尤其是过年过节,香肠就像饺子一样,成为睢宁人家的必备菜之一。
天气晴好的冬日,百姓家的阳台、特产店的门前,香肠晒得红彤彤的,成为了一道风景,诉说着节日的喜庆。
中国食用香肠的历史极为悠久。
早在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写道:“灌肠法:取羊盘肠,净洗治。细锉羊肉,令如笼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从以上记载可知,当时的香肠是以羊肠和羊肉为原料制成,并以烧烤的方式食用的。到后来,香肠发展为主要以猪小肠和猪肉为主。
王集香肠相传起源于清朝。
康熙年间,公元1666年,一名来自下邳(今睢宁)御膳房厨师为调整康熙帝的饮食结构,选择一种精瘦猪肉加多种调料装入猪小肠蒸熟,经晾干切片献给康熙皇帝。康熙食用后感到香而不腻,味道纯美,遂赐“香肠”之菜名。
王集香肠在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及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知名度,有“王集香肠,香肠之王”之美誉。香肠精选猪瘦肉辅以二十余种调味料,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香味醇厚,咸淡适口。传统工艺,经独家配方调制而成口味独特,鲜美异常,是纯正的绿色食品,获“江苏地方名特优产品奖”“徐州市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殊荣。
王集香肠,顾名思义,以王集镇最为出名。走进王集镇大营村的食品公司,一进门便看到院子里挂满了香肠,刚灌好的香肠还散发着肉香,已经晒干的香肠红彤彤的,阳光下甚是好看。
在加工车间内,工人有的切肉,有的绞肉拌馅儿,有的灌肠,有的晾晒,忙得不亦乐乎。
切肉,把上好的猪后腿肉切成小块;绞肉,把小块肉放入绞肉机内绞成肉末;调馅儿,在肉末中加入葱汁、姜汁、盐、花椒水等佐料,再加入王健家特制的秘方,搅拌均匀;灌肠,把搅拌好的肉末放入灌肠机,灌入清洗干净的肠衣里。这样一套程序下来,香肠就算是灌好了。
香肠的主料单一,只是需要上好的猪肉。关系着香肠最终口味的是佐料。葱、姜、花椒以及中药材秘方,而且这些佐料都是只用它们的汁水。在没有进行机器量产的时候,灌制香肠的效率低,用料贵,能吃得起的人很少。除非家里来了贵客,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摆上一盘。慢慢的,生活条件好了,香肠也变成了家常菜。
随着馈赠亲友,配料丰富、风味独特的王集香肠也逐渐走出了王集本地,走进了周边市县。
近几年,乘着电商的东风,王集香肠在淘宝、抖音直播间等平台线上销售,走向了全国各地。
一审丨薛莉
二审丨李璇
三审丨张思考
监制丨刘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