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是因为青春期,等长大了就好了。”
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这样的话。在育儿这条路上,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烦恼。
(资料图片)
好不容易熬过来最苦最累的婴儿时代,踏入学校的孩子就又为家长增添了新的烦恼。从数据上来看,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不孝顺”的问题。
不懂得嘘寒问暖不说,有些孩子还把自己当成了“皇帝”,每天在家里吆五喝六,对家长也是各种嫌弃。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忍耐。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青春期惹的祸,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可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小时候“嫌弃”爹妈的孩子,长大了就孝顺了?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我们的性格如何,在小时候就已经能看出个大概。这也是家长们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原因。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坏习惯视若无睹,只等着孩子长大自己改变性格,就免不了在日后“吃大亏”。
宝妈小李就有这样的经历。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的育儿经一直被人们夸赞不已。渐渐地,她的孩子听多了人们的夸赞,就变得有些目无尊长了。
看到孩子的变化,小李一开始并没有当回事。她觉得,孩子正在青春期,有一些小情绪是正常的,只要不出大错就没事。
可万万没想到,就是小李眼中这个“不会出大错”的孩子,让她在家长面前重重的被打了脸。
原来,小李的孩子也就读于小李任职的学校。某天小李下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孩子的老师就跟小李反映,说小李的孩子最近花钱大手大脚的,一直在请班上的同学吃饭,甚至还跟外校的混混走得很近。
意识到出了问题的小李,等家长会结束后,迫不及待的拉着孩子在走廊上就开始盘问起来。
本以为凶孩子两句孩子就会老实交代,可没想到孩子把手一甩,当着学生的面对着她破口大骂,直言小李不负责,太自私。
这让小李非常难过。她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的“溺爱”,真的错了吗?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些“嫌弃”表现家长可千万别瞎惯
①不懂感恩
如果说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感恩一定是孝顺最佳的催化剂。
只有当孩子意识到父母不容易,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怀感恩时,孩子才会由衷的为父母着想,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不懂感恩,缺乏共情的孩子,会对父母的付出视若无睹,甚至将其当做理所当然,消耗着父母的爱。
②自私自利,不愿意分享
动物界有“护食”的说法,孩子身上也存在这个问题。
小时候,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自私”的毛病,霸占着公用的东西,不乐意让家长接触。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要霸道的占据饭桌,想自己先吃。
孩子还小时,这样的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当孩子逐渐成长时还有这样的毛病,家长们就要小心了。
如果一直自私自利,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孩子也不会乐意与家长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等孩子拥有独立的能力后,等待着家长的可能会是被嫌弃甚至是抛弃。
③过于叛逆,不听管教
大部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个“不服气”家长管教的阶段,这是青春期激素的作用,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
面对不理解自己的孩子,部分家长可能听之任之,用包容和忍耐解决爆发的矛盾和冲突,这其实是非常不划算的方式。
当孩子的情绪没有合理的发泄口时,她们就会把一时的“嫌弃”引申到固有印象中,一旦这个印象成型,那在孩子眼里,家长就被打上了“无用”的标签。
经历了怀胎十月的辛苦,家长们会不由得将孩子视作珍宝,捧在掌心怕化了,以为将全部的爱都给予孩子,孩子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需要明白的是,爱有很多种方式。在孩子成长阶段,有时严厉与拒绝也是一种爱。一味的纵容孩子,很可能会让其走向另一种极端
标签: